April 26, 2005

後現代的風格‧後殖民的香港:關錦鵬電影中的(反)國家寓言
林文淇

國科會研究計畫期中成果報告(NSC86-2417-H-008-004-B6)
簡瑛瑛編,《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縣︰立緒文化,1997,175-216。

轉引:http://www.ncu.edu.tw/~wenchi/kwan.htm

在九0年代,中國的現代化依然持續,國家民族主義的論述依舊高漲。一九九七香港自西方殖民者手中的「回歸」,將更加鞏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的主體意識假象。因為香港特殊的地位--是相對於西方殖民勢力的中國,也是相對於社會主義中國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正好解決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化即面臨的兩難:當時是反殖民侵略(包括西方國家與日本)的愛國運動與積極西方文明學習的新文化運動之間的矛盾,現今是社會主義的政治道路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之間的衝突。香港的「回歸祖國」將是一段中國現代殖民史的正式結束,又將是把西方的經濟發展直接橫向的移植;既能滿足唱著「讓一九九七快點兒到吧!」的中國歌手艾敬對於「花花世界」的嚮往,也能夠了卻鄧小平期望(在有生之年)收回這塊中國領土的政治心願。儘管所謂現代化的中國主體中的分裂不會因為香港的回歸而消失,在香港卻是維持現代化中國的主體完整性的重要「他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