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3, 2005

王家衛與上海懷舊影像

2004-11-16 08:25:36 來源:南方都市報

  □ 張閎專欄  

王家衛的電影改變了此前人們對上海的想像方式。王家衛的童年記憶成為他的電影中上海形象。但這與其說是對上海的記憶,不如說是對上海的想像。  

《2046》(及《花樣年華》)中所敘述的上海,以一種特殊的異質性,它的優雅、精美、浪漫、憂鬱、頹廢乃至一絲絲虛幻感,令人對現實中的上海感到不真實。經過了幾十年的精神改造,上海人幾乎失去了對上海歷史的記憶,至少是喪失了對上海歷史的敘述的能力。而敘述能力的喪失,即是記憶缺失的嚴重征兆。上海不得不藉助其“香港鏡像”來恢復對往昔的光榮與夢想的緬懷。香港電視劇《上海灘》一度在上海的風靡,即是明證。  

與《上海灘》所顯示出來的贗品特質相比,王家衛的上海影像則顯得過於精緻和逼真。懷舊主義的本質就是“戀物”。王家衛不遺餘力地表現出對舊物事的迷戀:老式座鐘、老式電話機、制作考究的旗袍……即使是《重慶森林》中舉止乖張的暗戀者,對其暗戀對象的偷窺和特殊的親近方式,也表現出戀物癖的傾向。殖民地舊上海和殖民地香港,在戀物癖式的懷舊中,穫得了空前的親密無間。  

王家衛的電影改變了此前人們對上海的想像方式。王家衛的童年記憶成為他的電影中上海形象。但這與其說是對上海的記憶,不如說是對上海的想像。王家衛的故事,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系列關於城市的情慾隱喻。王家衛生活過的兩座城市:上海與香港,這兩座魅力非凡的城市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如果說,上世紀1960年代之前兩座城市之間的關係是香港對上海的單戀,那麼,現在的關係則變成了香港與上海之間陰差陽錯的畸戀,近在咫尺卻失之交臂,或望穿秋水,天各一方。並不和諧、也不怎麼親密的接觸,一如《花樣年華》和《2046》中周慕雲與蘇麗珍,或《重慶森林》中的男男女女之間的愛情。這些虛擬的愛情故事,既是塵世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同時也可看作王家衛無意識深處對生活過的城市之間的記憶糾葛。如今,兩座城市之間加進了其他的競爭者:台北、新加坡、廣州、深圳,等等。這些城市紛紛濃妝豔抹地加入了這場曖昧的游戲。李歐梵式的“雙城記”變成了水性楊花的多角“城戀”的假面派對。藉助香港來還原上海舊夢的努力,也正在日漸虛無縹緲起來。  

在王家衛的電影裏,無處不徘徊著舊上海的幽靈。這個幽靈並不像電視劇《上海灘》中所想像的那樣是一弱肉強食的冒險家的樂園,也不是革命電影中所描述的窮人地獄的“上海灘”,而是充滿紅男綠女的情場。《阿飛正傳》雖然講的是香港的事情,但“阿飛”一詞本是上海的叫法。《重慶森林》實際上跟重慶沒有多大關係,那個城市看上去更像是上海。即使是直接表現香港,倣佛也是舊上海派生出來的一個副本,在1949年之後,正本被毀,透過副本還可以覆原一個供人懷舊的“上海”。確實它隻是在懷舊的意義上才存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王家衛本人懷舊所想像出來的上海故事。  

作為懷舊對象的舊上海,實際上與當下的上海相距遙遠,二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記憶斷裂的鴻溝。在懷舊神話光芒照耀下,王家衛影像虛擬的上海支配了人們對上海本性的理解。儘管我們實際上得到的隻不過是昔日上海的“影子的影子”。與王家衛的影像作品虛擬出來的“上海”相比,我們生活著的這個實實在在的新上海,反倒好像是一個贗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