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 2005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

轉載自:http://www.ecnu.edu.cn/ccmc/achieve.htm

城市經濟與規劃研究室科研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城市地理概論》(于洪俊、寧越敏, 1983)、《中國城市發展史》(寧越敏、張務棟、錢今昔,1994)、《跨國公司R&D全球化的區位模式研究》(杜德斌,2002),《經濟地理學》(李小建、曾剛等,1999)、《公司地理學》(李小建,2002)、《超常規發展環境產業》(諸大建,2002)。目前承擔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寧越敏:中國大都市區的空間組織――以上海和廣州為例;曾剛:社會文化環境差異對上海地區中德企業網路構建的影響;杜德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R&D投資及其空間效應研究。此外,還承擔一批省部級研究課題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城市歷史與文化發展研究室科研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新世紀的思想地圖》(許紀霖,2002)、《中國知識份子十論》(許紀霖,2003)、《公共性與公共知識份子》(許紀霖,2003)、《20世紀20、30年代的上海方言與社會生活》(忻平,2001)、《成功與代價:中外城市化比較新論》(林廣、張鴻雁,2000)、《台港澳史稿》(李蓓蓓,2003)、《上海里弄:基層政治動員與國家社會一體化走向》(1950-1955),(張濟順,《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商務印書館:民間出版業的興衰》(楊揚,2000)、《文學的年輪》(楊揚2002)。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專案2項:李蓓蓓:《香港上海:中國經濟騰飛的翅膀》;楊揚:《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社會與文學的形態變遷》。此外有,許紀霖:《90年代中國思想文化界重大論戰研究》(教育部重大專案);忻 平:《上海近代外僑研究-近代上海的日僑與近代上海的日本佛教研究》(上海哲社項目)、林廣:《移民與國際大都市發展---上海與紐約城市移民社會分層研究》(上海哲社項目)。

城市制度與管理研究室科研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度與創新:中國城市制度的發展與改革新論》(劉君德、汪宇明,2000)、《中國省區經濟研究》(汪宇明,2000)、《國外大都市區治理模式》(黃王麗,2003)、《傳統農村經濟社會的現代轉變》(林拓等,2002)、《新世紀城市工業發展佈局規劃――廣西南寧市的探索與實踐》(汪宇明,2003)、《世界文化產業》(林拓等,2004)。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中城市文明城區創建與區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劉君德)、《大中城市城鎮發展與相關制度改革研究》(林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球化與市場化-城市空間經營模式研究:以上海為例》(黃王麗);上海社科重點專案《新時期上海社區發展研究》(劉君德)、《浦東新區創建文明城區研究》(林拓);民政部專案《中國的城市化與行政區劃體制改革研究》(汪宇明)。

城市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室科研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陳映芳,2003)、征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陳映芳,2003)、"從生存理性選擇到社會理性選擇:當代中國農民外出就業動因的社會學分析"(文軍,2001)、《社會轉型中的社區體制與發展研究》(吳志華等,2004)、《人口空間過程》(丁金宏,1996)、"上海流動人口犯罪的特徵及其社會控制"(丁金宏,2001)、Social Policy Reform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桂世勳等,2004)、《波、匈、捷經濟轉軌中的政府職能》(楊燁,2002)、《郊區化》(高向東,2004)。目前承擔的重大科研專案有:大城市非正規就業的社會地理學研究(丁金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極化開發的社會空間回應(丁金宏,博士點基金);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口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桂世勳,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城市文化研究(陳映芳,日本文部科技省卓越專案,國際合作);城市居民生活史調查(陳映芳,日本文部科技省卓越專案,國際合作);流動人口公共教育及其權利保障問題研究(陳映芳,上海社科基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