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7, 2004

書名:鄭樹森編(1995)。《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台北:麥田。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蒐錄:畢克偉、戴錦華、陳儒修、周蕾、廖炳惠、粱秉鈞、丘靜美、張錦忠、詹明信、黃毓秀、廖朝陽

「探討華文電影的意義生產過程,勢必對環球與本土、外來與內在的互動面向,以及電影的製作、上片、行銷與消費情況深入了解才行,而且就華文電影與觀眾的發展史,也得作長期的田野調查。」(「中國與香港面臨的九七問題;香港大眾文化、電影、媒體、音樂及行經行為又有相當程度滲入中國,形成南中國的快速香港化現象。」(p.22)




廖炳惠導讀:

「反諷的是中國早期的電影卻比五四的文藝作品更"現代",更接近大眾文化」(p.23)「一九八二到一九八八年的觀眾人數增加比例來看,事實上,通俗劇更能滿足城市觀眾的心理需要」「提供群眾一個心理上宣洩的機會,將社會陰暗面及威權體制的政治問題加以揭露」「通俗劇的文化想像模式在中國確實根深蒂固」(p.23)「弱者成為一個景觀,觀看者可以以同情的形式,投注大量的情感;同時,這同情成為一個予以肯定的民族文化的具體基礎,因為它和弱者取得了距離(周蕾)」(p.26)「第五代導演轉向靠攏西方藝術電影與海外投資市場,逐漸認同西方對東方的文化期待視野(戴錦華)」「西方人心目中的"東方"景觀/圖像(陳儒修)」「雙重文化認同中的歷史景觀,不斷移動或懸置其主體位置」(p.27)「西方人心目中的東方景觀」「陳凱歌電影中男性角色的女性化傾向(周蕾、戴錦華)」(p.27)

薩伊德:這是一幅「想像的」圖像,同時也是西方霸權的文化產物(p.87)
在這幅圖像裏,東方永遠是沉默的、柔弱的、富有異國情調;而最常出現的形象,就是所謂「東方小女人」。

--------------------------------------------------------------------------------------------------------------------
後記(一):詹明信
詹明信(國內譯杰姆遜) 是美國學者,以研究文學與文化、後現代思想,及批判全球化而著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他最出名著作《後現代主義:晚期資本主的文化邏輯》便是揉合了馬克思經濟學家曼德爾的晚期資本主義觀點,來分析及批判各種後現代文化現象,在文化研究中自成一派。詹明信對當代中國尤為關心,他2002年上海講學,發表〈現代性的幽靈〉,批評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為趕時髦,爭逐後現代主義,結果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傀儡。引起激烈辯論。

後記(二):周蕾
周蕾(Rey Chow)教授為Brown大學的Andrew Mellon人文學講座教授,為華裔文化研究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專長領域:現代中國文學,當代女性主義理論,中國電影,後殖民理論,文化研究。主要著作:Woman and Chinese Modernity: The Politics of Reading Between West and East (1991), Writing Disapora: Tactics of Intervention in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1993), Primitive Passions: Visuality, Sexuality, Ethnograph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1995), Ethics after Idealism: Theory - Culture - Ethnicity - Reading (1998).

後記(三):廖炳惠
現任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專長領域:現代主義、比較詩學、文化符號學、相關藝術。主要著作:Alternative Modernity and Post-identity Politics in Taiwan, Modern China (forthcoming).《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集》(1994)、《里柯》,西洋文學與文化意識叢書(1993)、《形式與意識形態》(1990)、《解構批評論集》(1985)等書。論文散見Cultural Critique、Musical Quarterly、Public Culture、《中外文學》及其他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和報章。

===============================================================EN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