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跨國空間與城市連結:全球化情境下的香港上海雙城記
作者: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黃宗儀 ; 全文PDF
會議網址:http://www.cc.nctu.edu.tw/~cpsun/culture-flow-conference.htm
摘要:
1.本文將說明當今地理學對全球都市區域與連結的討論”並未深入思考文化的影響和地位”,"地理尺度"並不等同於"組織生活的空間感",全球城市的"地理重整"如何讓"規劃空間與感知空間"完美接合?因應全球資本所需的城市連結與此新地理區域的文化流動關係為何?城市區民是否因都會擴展、區域合作而產生新的身分認同或矛盾?
2.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重塑區域地理階層的同時是否也"重繪空間使用者的認知地圖"?
3.取徑文化研究,以日常生活、傳播媒體、文化文本等不同方向切入與地理學對話
4."地理學"與"社會學"研究"全球化地理"的新走向以及此研究轉向所代表的意義
5.方法論上引用"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空間理論中對”規劃空間”與”感知空間”的區分來對照並置社會科學與文化文本
6.希望以跨領域研究的方式來理解現今"文化流動"複雜多變的境遇
7.全球城市模式→城市連結與都會/新區域主義
8.
核心城市與其大小不等的腹地
組合或集合城市
合作形式連結的城市
全球城市
全球都會區域
城市連結在跨國之間的重要性
全球化流動如何重塑地理空間
當今全球化的趨勢即是世界各地皆發展成以城市為中心的新全球資本主義
都會區域與城市聯結
9.
地理學對全球區域都會與城市連結的研究或許仍在起步階段,目前也難以有定論,淡無庸置疑的是這些論辯為我們今日研究"跨國空間與文化全球化"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地理學學者指出資本絕非憑空流動,而是仰賴種種物質建設與具體空間
全球城市作為全球化之策略性空間的意義
空間全球化共承德以落實在國家領土,運用國家機構資源
跨國資本是藉油城市提供的各種軟硬體設施、資源與人力來組織、推廣與管理經濟活動
10.鏡相她者:暗示雙城記論述中常見的邏輯便是透過對看來定義自我
延伸:2003年文化研究學會〈全球城市的自我形象塑造:談老上海的懷舊論述〉
心得:上海戲院與影城編織了上海電影和文化的地理圖像,影響的不僅是電影院造成的文化和資本流動,更據點的擴散週遭地景的形變,消費空間也產生了變異
==================================================EN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