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 2004

註記:四月中旬-五月中旬心得/紀錄

這幾週以來,事情比較瑣碎,參加了輔大大傳系學弟妹的二天評審工作;政大企管所研究案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陳錦誠總監等一同訪問了果陀劇團執行長林靈玉,之後,進行了開會和進入撰寫此個案的工作;於此期間,除了忙著和政大科技管理所TIC100的全國競賽外;陪親愛的女友奔波長榮和華航初試.複試外(結果仍在煎熬等待中);更因為許多報考研究所的各方學弟妹找上,尋求在研究所口試上的交流(台大.政大.淡大.銘傳...);加上固定的周二教學助理和周一傍晚唯一的一堂選修節目管理課程...使得時間被切割得瑣碎,比較無法把較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畢業論文上(過往週四固定的媒體文化讀書會也因大夥過忙,至今暫停了一個月,作了緩衝).

近一周,重新慢慢在忙碌瑣碎的時間中,找一些時間回歸自己畢業論文上,週三中午約了師大英語系助理教授黃宗儀,請教了關於上海研究的方法和經驗,希望對之前指導教授盧非易諸多提點,有更清楚的輪廓和操作;今日(周四)和輔大唐維敏的老師再次交流了關於論文諸多點點,有反思亦有些許突破,希望下次跟盧老師再次meeting時,有更多的火花,更精確的繼續發展下去.


A.關於論文/思考/一些對照

a.上海影城.空間討論:酒吧(包亞明);廣場-市場(戴錦華);購物中心(張小虹等)...

b.上海戲院.戲院追尋:台灣戲院史(葉龍彥);「巴黎電影院」彭怡平

c.上海研究.城市研究:李歐梵(哈佛);劉紀雯(輔大英文);黃宗儀(師大英語);其他...


B.關於文化研究/政治經濟學/文化經濟學/文化政治經濟學

a.文化研究(文本脈絡/理論)--->空間場域(鬥爭/操作)<---政治經濟學(資本流動/分析)

b.上海作為方法:上海文本(context)-->結構化-->重組/建構-->理論化工作-->理論的作用/適用

c.文章續追尋:馮建三(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的對話附錄);蕭蘋..

d.Studying Multiple Sites and Scapes:
1.如何在一個研究中,以"多元的視角/場域"來進行?如何在一個多元的途徑下進行研究?如何以兩個研究策略下產生有意義的關聯?
2.為何研究不同領域在專門的詞彙拼貼上,比起將描繪和建構一致性的?
3.這本書如何因多元的人種誌和多元的旁枝幫助我們帶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討論?
 -從多元的研究場域,將看到不同場域研究發現的現象
 -一個場域和多枝的概念,提供一個啟發式的教育,幫助我們從兩個不同特點的視角,發覺所研究的社會問題及事件
 -補足和提出反對的觀點,進而提供另一個不同的真實角度


C.結構化:上海影城研究

a.政策:中國電影政策;上海電影政策

b.投資:外資;港資(內地);房價/地價

c.文化:城市歷史文化;全球-區域城市...古蹟文化/現代性/後現性(過渡);文化創意產業

d.脈絡:90年開放--WTO(新的關照/轉變-技術.人才.資金等)

e.影城/戲院:影展;影節;票房;消費空間;國際文化分工/消費使用者/在地居民

f.其他:媒體再現方式(報導刊物);輔助媒材(影像紀錄);圖書(文獻蒐集)等

-----------------------------------------------------------------------------
註記:近期看了<歌舞中國>紀錄片,看後評價不高;日劇<白色巨塔>,戲劇張力頗強,似電視電影
;另看<手機>.<蒙納麗莎的微笑>.<我要飛上天>等影片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