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全球華語電影創作人暨製片論壇
Link:破報報導
時間:
四月二十一日 , 星期三 / April 21, Wednesday, 2004
四月二十二日 , 星期四 / April 22, Thursday, 2004
四月二十三日 , 星期五 / April 23, Friday, 2004
心得:
1.4/21聽吳思遠先生(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專題演講,4/22會後接觸吳思遠先生(事後察知,4/22這天剛好是吳思遠的生日),他很高興的與我交換聯絡方式(初次見面吳思遠先生本人感覺相當熱情.和善),邀請我八月到上海時,到新天地找他,協助我對上海影城的瞭解(其本身除了在上海經營UME新天地影城,另外也在北京經營UME華星國際影城,另外,於今年開始興建的杭州UME西城電影大都會將是杭州第一個大型影城)!
註解1:
關於吳思遠
導演-1. 法外情 (1986)
監製-1. 宋家皇朝 (1997) 2. 人約黃昏 (1995) 3. 黃飛鴻 V:龍城殲霸 (1994) 4. 黃飛鴻 IV:王者之風 (1993) 5. 阿燦當差 (1981) 6. 醉拳 (1978)
編劇-1. 人約黃昏 (1995) 2. 法外情 (1986) 3. 阿燦當差 (1981) 4. 醉拳 (1978) 5. 蛇形刁手 (1978)
出品人-1. 人約黃昏 (1995) 2. 新龍門客棧 (1992)
註解2:(根據2004-03-10 11:03:45)新華網報導, 吳思遠將在杭州建造的電影院叫“杭州UME西城電影大都會”,意即為觀眾提供頂級的電影享受。據悉UME西城電影大都會將建在杭州西區最大的生活休閒購物中心內,佔地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設8個具現代風格的主題電影廳,共可容納近千座席。 此前,吳思遠已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建設了UME華星國際影城和UME新天地影城。
註解3:根據新華網 (2003-12-17 10:00:55)新京報 12月8日報導,中國電影產業界期待已久的《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浮出水面。根據規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南京7大試點城市的中外合資電影院中,合營外方在註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75%。
註解4:根據新華網 (2003-12-17 10:00:55)新京報 12月8日報導,“雖然北京的票房在全國排第二,但是在電影院的硬體設施方面,上海比北京超前好幾年。”剛從上海考察回來的北京市文化局市場處副處長張鳳友這樣告訴記者。 據了解北京目前擁有60多家電影院,集中於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四區內,大多數都是有幾十年曆史的老影院,設施落後,且大多為單廳。全國的形勢更不容樂觀全國現有5000家電影院,設施設備與技術手段能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外電影院水準的不足1%。除大中城市電影院尚有一些經濟效益,眾多縣市級電影院幾乎沒有效益可言。 有關專家指出,如果不改變中國目前的影院現狀,中國影院市場將沒有出路。中國影院業需要外來理念,中國將兌現WTO承諾,外資進入中國影院建設市場已勢在必行,政策的放開也是必然的。
影院市場被稱為影業的“零售市場”,據統計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僅10億元人民幣。如果電影市場運作良好,我國電影票房有100億元的發展空間。但是,即便是票房最好的上海,去年收入也僅有1.59億元,平均每人電影消費不足10元,國際影業幾乎一致看好中國市場。
■ 資料:院線
目前在我國電影的發行是由院線控制,所謂院線就是以多家影院為依託,由一個發行主體與若干影院以資本紐帶或者合約形式組成的電影放映聯合體統一排片、宣傳和放映。 院線與電影院的合作是透過兩種方式實現的,一個是以資本為紐帶發放一體式,即院線以資本投入建立電影院,負責電影院的影片發放,另外一種是簽約式,院線與電影院簽訂合同,院線負責影片的供應,電影院自己放映電影院與院線之間根據協議分享票房。
2.4/23 在網路上和上海表哥交談,談到幾個上海著名影城,特別是建議可研究比較繁榮,靠近徐家匯-上海永樂威秀影城;另外,美夢城 也是不錯的研究對象!
3.五月初前,應和指導老師面談,計畫以"上海復旦交流"的形式,提出申請!以便到上海時,查詢資料(各區統計局/上海電影製片/上海圖書館)的方便!
4.又是一場大拜拜的研討會,諸多對於大陸市場的討論,大都早已知道,對於台灣電影目前面臨更加惡劣的環境,其實也都是老話,唯一的收穫是見到一些朋友和認識一些新朋友!
紀錄:
全球華語電影創作人暨製片論壇
日期:04/21
講題:衝擊與競爭:華語電影當前的情勢與走向
主持人:李天鐸 博士 / 論壇執行長、崑山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
主講:吳思遠(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
國家對於電影的重視,WTO中國和美國在談判上,農業和電影產業即是談不妥的項目,韓國亦然。台灣電影未隨著時代脈動轉變,台灣電影生病了!香港僅六百萬人口,其關乎政府是否重視,香港電影工業之所以興起,主因在於香港電影從業人員團結聚集強烈反應給政府,例如:香港電影工作者一千五百人大集結,以抗議方式反應給政府當局。以具體行動刺激政府對於電影體制的重視。電影主管機關主事者喜愛電影與否,也深切關乎電影能否改革的問題。至於香港的盜版問題,過往的檢查制度怠慢了對電影盜版的打擊。
台灣電影主管機關所應作的不在於決策該拍什麼片,而應提供一個健全的電影體制環境,這包括:電影發行管道、民間財團投資(免稅),特別在民間投資上,應以各部會整合出有效政策,才能確實改善。輔導金固然是好,但是輔導金起不了實質作用,反而,可將輔導金轉為宣傳補助上。目前台灣電影不是要有非常大的製作,不然就是小製作電影上需講究非常精緻化,才有可能性。電影非必需品,電影是有選擇性的,若無吸引力觀眾不會去看電影的。現在台灣電影政府當局若能將電影環境制度搞好,人才不怕沒有。輔導金只能幫一時,確實做法應以多重管道並行,如:研討會、影展等。當然,目前香港電影產業仍有內存問題,但香港電影有信心其能逐步解決。過去,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是緊密關係。目前,香港在大陸電影市場的開拓,已經大有斬獲。在WTO之下,大陸電影每年逐步開放二十部;此外,透過中影買片,買美國以外其他地區的電影,以平衡多元的電影市場。為了避免完全美國電影文化入侵的情況,大陸電影工業開始整合,並且鼓勵民間成立製片公司和投資公司。當前,大陸電影必然從政治宣傳、教育為主的電影,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香港則就此以合拍方式進入大陸市場。目前台灣也應找出本身問題,重新找到定位,以振興台灣電影。
電影市場是電影的命脈,因此台灣政府應該將電影市場環境搞好,才有機會。大陸目前製片廠拍的片減少許多,現在多為合資。短期來看是一個經濟行為,長期來看是一個對行為的滲透。例如:蔡琴和費玉清在大陸的票,一張叫價到一千元人民幣的高價,其證明了大陸本身對外國的嚮往。進軍大陸市場後,其成功的影響將連同擴及其他電影市場。這個前景,所內存的資源意義,即是中國本身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十三億人口。
香港電影有很多缺點,但是香港對自己電影有個支持的優點。台灣政府若不站出來,台灣電影歷史上將會記上一筆,成為歷史罪人。香港電影過去的"蛇形刁手"和近日的"少林足球"都在日本賣得很好。如果台灣電影要好,或許可以學習日本導演黑澤明所說:"日本電影一無事處,我們應該從頭作起"。電影本身應該是樂觀主義,但是不僅是樂觀即可,包括電影有關單位應該同時併行。
大陸電影一年有八億六千萬的市場,目前大陸電影市場正值轉型期,也發生貧富落差、城鄉差距,改革開放也一步步蛻變、陣痛。大陸電影院大約五千家(包括劇場),多廳戲院則集中在北京、廣州和上海,近期在深圳也非常好。影城一張票約六十多人民幣。大陸之所以大舉開放香港投資影院,主要即是害怕全部淪陷於美國入侵之下。一個好的電影製片人,應該對電影市場要非常了解,整體策劃十分重要。
當前大陸電影毛病出在盜版問題嚴重,盜版的負責單位為工商局的緝查總隊,上海的緝查總隊僅十一人。"手機"為了避免被盜版,以兩百萬人民幣和製片商談判。盜版對付盜版的情形也常常出現。前幾月北京宣言,電影多少時間內發行碟片,我們將跟你分帳期間的費用(協定多少時間不能賣出去)。香港盜版的規範,溯及販賣的商店,不僅是盜版商本身。以前香港盜版隸屬於海巡屬,現在警官都要負責抓盜版。碟片進口的登記,情報資訊,目前盜版主要是大陸和馬來西亞為主,香港不敢說沒有。三個月之內不出碟片,凡是三個月之內都是盜版,以海關方便執法。
香港上映前三天,台灣和新加坡已經可以買到盜版,盜版幾乎還是香港電影製片商自己做的,而後再發行一次,雙重獲利。台灣年輕朋友常常是先拍再說,市場定位策略不清楚,而連是否上戲院都不清楚,拿到輔導金後,片子就拍,如何拍的?導演押了房子就拍了!當沒有錢和沒有專業演員時,只能靠"題材取勝"目前台灣電影可先以集中外力借助方式,策略少數幾部有影響力的電影,扭轉情勢。
電影的進步,跟不上年輕人的進步(思想/文化),目前的華語電影發展,應該做一個差異化的策略,區隔定位要清楚,拉高水準,小製作也該精準精緻。
------------------------------------------------------------------------------------------------------------------------
全球華語電影創作人暨製片論壇
日期:04/22
主講:美學與行銷的交融-電影創製定位與策略
主持人:趙良駿 先生 / 香港電影導演會委員及秘書長
座談人:
黃茂昌 先生 / 前景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鴻元 先生 / 邁拓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同祖 先生 / 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
黃文英 女士 / 三視多媒體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執行長
張同祖(香港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
這部片影我為什麼要拍?
這部電影與觀眾有何關係?
這部電影有什麼元素吸引觀眾?
電影海報:
例:陳可辛拍攝以作為"亞洲區市場的電影"的策略,進行拍攝!如:《見鬼》、《三更》,其要如何和眾多鬼片區隔行銷和凸顯特色?在美學行銷包裝上變得十分重要。如《見鬼》海報上,包裝的控制精心設計,打到人內心理的訴求;再如,《金雞》以塑膠人吳君如為主體,隱藏著多種美學的包裝符號,視覺化風格非常明顯。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在海報塑造上,則是表現比較前衛美學藝術,將格調顯現在海報上;《花樣年華》、《春光乍洩》也是,美術設計張叔平把其視覺風格感受,傳達給觀眾的定位在海報上,就可見到非常明顯。導演在拍片前,就可能浮現出一個圖像,很清楚的定位,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強烈去發揮其優點。《無間道》有兩年沒有賣出去,但是為何現在推出,"雙臥底"的元素概念加入是重點,然而在行銷美學上,如何強化更是重要。
陳鴻元(邁拓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台灣現在的國片,其多樣性和差異性太小,類型太過類似;再者,港台比起美商八大的發行上,過於粗躁,台灣手機率僅次於韓國、錢櫃KTV一年約五十億元營業額、台灣網路遊戲也發展蓬勃,然而顯見消費目標市場的選擇變成更多,因此在選擇電影上,自然會更小心,因而現在的電影走向變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如國片的《十七歲的天空》即是一個小片的例子。我們看到,目前台灣電影對於預告片和海報策略,對於前述港片海報的策略和行銷定位上,其實均是仿照好萊塢模式,韓國電影亦然。異業結盟的行銷發行模式,也是目前顯見的策略,《大城小事》也札下一千多萬在電視上;一千萬在台灣大哥大上,然而其成本效益未見,為何呢?因為《大城小事》沒有將推銷電影本身達到強化的效果,策略定位錯誤。《醜聞》和《末代武士》的行銷上,在我們看到兩個明顯的差異,《醜聞》的策略將操作上放在裴勇俊,觀眾對電影本身產生錯誤認知,錯認為因裴勇俊讓《醜聞》賣的很好上,其實行銷商因粗心大意和過去經驗依賴結果,錯拚市場;反觀《末代武士》在渡邊謙來台,觀眾對《末代武士》早有一定認知,此做法只是在強化觀眾進入戲院看電影。
QA:
過去經驗和市場數據來推衍是否發行這部電影。再如《英倫情人》的推算過程,過去十年可能沒有相似的電影類型,市場上很久沒有出現,而後再評估劇本的吸引性後,認為有可能可以發行。目前,電影如《十七歲的天空》可能在探討上比較大眾化,深刻的探討不是非常強調,然而這種大眾化的趨勢,也是目前當前電影通俗化和好萊塢化,時下年輕人喜愛和可以接受的電影類型。MTV語言,對於觀影和語言上,與過去世代都有明顯的不斷改變,全球均有大的影響。例如:詹宏志舉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例,大眾文化的通俗性讓市場接受度高。反觀電影市場,影展得獎的片,可能不再能夠證明可以大賣等。看電影,是一個高度社交活動的行為,當它是一個社交行為時,就不會希望有太大負擔,而期望有高度娛樂和一起歡樂,這也就是目前像《遇上波莉》此種愛情類型,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
黃文英(三視多媒體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執行長):
從《海上花》開始接觸發行的策略;光點台北戲院,因而推了一系列影展,目的是希望透過多元文化吸收,而打破台灣目前比較單一的文化思維。今年,《十七歲的天空》在中山堂(一千二百多個位子),場場爆滿,其最後票房達到四百多萬,算是近年不錯的國片佳績。長期以來,台灣導演以個人品牌行銷為主,打個人戰,反觀歐美在演員票房、導演票房等多重考量,精準的對市場作評估。在目前,台灣資金缺乏下,又面臨台灣沒有票房的明星演員。保險業者、銀行、發行業者、影音週邊工業等,均在外國健全體制下,作整合性的行銷策略。當前,台灣在已經沒人看國片下,台灣又沒有EMBA人才對電影產業很清楚,因此在整合金融和投資上,顯得更無力。想片名和想海報等,其實也跟國際行銷定位上,緊密相關。
黃茂昌(前景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
電影產業基本不變的起點,第一在於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各地均為如此;第二可行銷度和可被放的可能,例如:恐怖片的類型定位非常清楚,但是如《咒怨》的降幅很高,每個禮拜變化降幅差異很大;而再如,近日的《十七歲的天空》將其定位放在同志片的小眾,製騙行銷者對於國內外同志片的產業和相關類型(包括對於同志片有興趣的投資片商有哪些),都有清楚的調查和了解,因此觀察其票房的成長變化,整體來說是成功的。第三,衍展性,也緊密與電影市場相關。目前韓國對於此,非常注重。增加減少的取決是不斷的過程。第四,"新意"?觀眾很清楚的會辨別新意在哪?進而吸引觀眾進入戲院去看。學製片應該先學行銷,目前台灣也面臨這個大問題,導演主導,以尋求各種管道的方式,爲的只是在於要拍完這部電影,然而對於宣傳和定位,甚至對於觀眾是否吸引和得到共鳴,均沒有考量在內!在執行電影過程中,其實是一個不斷反省的過程,電影的表現例子,目前台灣電影仍是非常抽象,無法用具體化視覺去表述,這零零種種都和美學和行銷密切相關。製片人和導演的差別,舉例來說,就像鼎泰豐的廚師就像導演一樣,把菜餚主的很好,而管理經營上,包括地點選擇和市場供需都要有一個人懂得掌管,這就是電影上的製片人。目前韓國電影者,即是很清楚自己的市場在哪。韓國日本和香港,目前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相較台灣的單一地方,即是成功的例子。在生活密切度緊密的關係下,我們應該仔細想想,放在台灣、中國、好萊塢、全球等市場,如何跨國性的打動觀眾,即為當前重要課題。
目前台灣電影在不好的情況下,都對產業本身產生扭曲的想法,顯見在媒體報導上,一窩蜂的以奇蹟的電影例子,捧上天的去追尋奇蹟片子,跟拍的正當性被高度期待扭曲,中間的過程完全簡化省略的單純思考,產業的繁雜細節被省略化,趨向期待下一個奇蹟的電影出現。媒體的炒作緊密相關,無法反映市場。
==================================================EN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