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1, 2004

摩登的條件

作者: 倪偉

“摩登”從來都是有條件的,倘若誰都有資格“摩登”,那“摩登”一族豈不是與街頭揀垃圾者同流而合汙了?“摩登”的要義即在於通過包裝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品味,否則“摩登”何為?
且來看30年代的“摩登”條件。一個上海摩登女郎在春裝上的最低花銷是五十二元零五分,其必要的裝備是:深黃色紋皮皮鞋一雙,6.5元;雪牙色蠶絲襪一雙,1.2元;奶罩一隻,2.25元;衛生褲一件,0.80元;吊襪帶一副,3元;糺縵縐夾袍一件,8.2元;春短大衣一件,16元;白雞手套一副,2.8元;面友一瓶,0.75元;胭脂一盒,0.50元;可的粉一匣,1.45元;唇膏一匣,0.50元;皮包一隻,2.5元;電燙髮,5元;鉛筆一支,0.2元;蜜一瓶,0.4元。在今天看來,這裝備實在夠寒磣的,絲襪、奶罩、衛生褲竟然都沒有換洗的,簡直要被今天的摩登女們笑死。更稀奇的是,鉛筆竟也列入了摩登裝備中,有何用呢?也許是用來記錄洋裝少年的電話號碼?

這筆開銷對於那時在洋行供職的拿薪階層大概是可以忍受的。比如英電公司的高級職員月薪在60~300元之間,連在寫字間聽電話的也有60元以上的月薪。但是一般職員就承受不起了,商店職員的平均月薪30元,普通店員則在10~20元之間。要用兩個月以上的薪水來置辦摩登春裝,那怎麼捨得?至於工人,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一個中等收入的工人家庭,全家全年的衣著支出尚不到50元,有不少4口以上的家庭,全家包括衣服、被褥在內的衣類總值才百元出頭。50元的摩登春裝豈不嚇死人?

同一個城市裏不同階層的生活水平差異如此巨大,更不用說上海和當時內地農村還有著天壤之別,這就難怪要爆發革命了。
在今天,摩登的代價同樣昂貴。到恒隆廣場轉轉,一雙皮鞋、一件襯衫都標價數千元,這些玩意兒可不是每月才領幾百元生活費的下崗工人們敢於問津的。現在的年代是,有些人摩登到專為了買一件襯衫而直飛巴黎,而更多的人則淪落為“摩登”的化外之民了。


==================================================EN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